读懂藩镇,才能读懂唐代政治的风云变幻
提到唐代,你会想到什么?是贞观之治的盛世繁华,还是安史之乱的惊天变局?在唐史研究中,“藩镇” 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核心命题——它如何从边防利器演变为割据势力?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背后,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?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彦弘的力作《藩镇与唐代政治》,正是一
提到唐代,你会想到什么?是贞观之治的盛世繁华,还是安史之乱的惊天变局?在唐史研究中,“藩镇” 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核心命题——它如何从边防利器演变为割据势力?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背后,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?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彦弘的力作《藩镇与唐代政治》,正是一
因为史料笼统,很容易误以为王处直是王郜的亲叔父,和老节度使王处存是亲兄弟,还有同母和异母的说法。有心人可能还会为王处存、王处直哥俩长达32岁的年龄差距惊叹。但是结合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,王处存的父亲叫王宗,王处直的父亲叫王寮,这俩可能是亲兄弟,但绝不是同一人。所
唐朝中叶以后,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,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。藩是保卫,镇指军镇。封建朝廷设置军镇,本为保卫自身安全,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,这是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。
安史之乱的爆发,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,其根源深植于唐玄宗统治后期的多重失误。从制度层面看,节度使制度的失控是核心矛盾。唐玄宗为应对边疆威胁,将原本由中央控制的边防军改为职业化常备军,并赋予节度使军政财大权。安禄山一人兼任平卢、范阳、河东三镇节度使,掌控18万
说起来,唐朝可真是武将们的天堂,那会儿的军事制度给武将们提供了绝佳的发展环境,府兵制配合均田制,简直就是绝配,士兵们有地种,国家有兵用,武将们指挥起来也顺手。
在这种情况下,现实问题会推动皇帝,不得不给一个武将,越来越大的权力。只要皇帝想解决问题,他就不得不给一个武将不断加码,让他拥有越来越大的权力。
随着唐朝国土疆域面积的扩大,中央朝廷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、管理少数民族、巩固边防,在边疆地区设置十个兵镇,由节度使和经略使管理。这一做法使得藩镇的势力日益强大,并且雄踞一方,为战乱埋下了严重的隐患。后来,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政变,史称“安史之乱”,这是唐朝由盛转
强大的唐朝的命运发生转折点的时候,是安史之乱的爆发。而安史之乱爆发之后,虽然使得唐朝由盛转衰,但是并没有直接将唐朝拍死在沙滩上。唐朝的统治者经过了此次的叛乱之后,也意识到了问题,并且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之后,甚至出现了元和中兴的现象。能让唐朝经过安史之乱被续命百年